产能过剩◈★ღ★✿、价格战◈★ღ★✿、利润增速变缓……动力电池产业开始寄希望于海外市场◈★ღ★✿,试图开辟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◈★ღ★✿。
2023年◈★ღ★✿,北美传统车企巨头通用◈★ღ★✿、福特官宣推迟2024年的电动车投资生产计划◈★ღ★✿,特斯拉自2017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利润下降◈★ღ★✿;欧美市场方面◈★ღ★✿,大众汽车◈★ღ★✿、奔驰等均因当地电动汽车需求疲软陷入停产凯发k8一触即发◈★ღ★✿、接连降价的局面◈★ღ★✿。
EVTank数据显示◈★ღ★✿,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.3万辆◈★ღ★✿,同比增长35.4%◈★ღ★✿,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.5万辆◈★ღ★✿,占全球销量的64.8%◈★ღ★✿。美国和欧洲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94.8万辆和146.8万辆◈★ღ★✿,同比增速分别为18.3%和48.0%◈★ღ★✿。
事实上◈★ღ★✿,在欧美市场◈★ღ★✿,燃油车与混动车型仍然是市场主力◈★ღ★✿。这背后◈★ღ★✿,与欧美电动汽车市场仍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◈★ღ★✿,以及当地电动汽车价格过高等因素有关◈★ღ★✿。
据凯利蓝皮书估计◈★ღ★✿,2023年11月◈★ღ★✿,北美市场的新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比普通新油车高出 3826美元(约合人民币27460元)◈★ღ★✿。
而背后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占据电动汽车4成左右成本的动力电池凯发k8一触即发◈★ღ★✿。到目前为止欧美市场仍然没有比较成熟的◈★ღ★✿、拥有较大规模产能的动力电池企业◈★ღ★✿,在这一关键领域暂时落后中日韩◈★ღ★✿。
因此为了扶持本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◈★ღ★✿,从前两年开始◈★ღ★✿,欧洲◈★ღ★✿、北美两大市场纷纷出台了诸如《降低通货膨胀法案》(IRA法案)◈★ღ★✿、欧盟电池法案等贸易保护政策◈★ღ★✿。
欧美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增长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◈★ღ★✿,而加之各种限制性政策◈★ღ★✿,动力电池出海很有可能还是难逃“卷生卷死”的境况◈★ღ★✿。
福特汽车去年公告其电动汽车业务出现巨额亏损后◈★ღ★✿,宣布减少电动车型Mustang Mach-E的产量◈★ღ★✿,并缩减了一项 120 亿美元的电动汽车投资计划◈★ღ★✿,同时推迟原计划在肯塔基州建设的两家合资电池厂中的一座◈★ღ★✿。
通用汽车也放弃了2023年下半年生产10 万辆电动汽车以及2024 年上半年生产 40 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◈★ღ★✿。
梅赛德斯奔驰在发布2023第三季度财报表示◈★ღ★✿,承认必须大幅削减价格才能推广其电动汽车◈★ღ★✿,并称消费者购买率低于预期◈★ღ★✿。
大众汽车因为市场需求不足◈★ღ★✿,在去年10月暂停了德国茨维考和德累斯顿工厂 ID.3 和 Cupra Born 电动车型的生产◈★ღ★✿。
据海外经销商服务公司Cox Automotive预测◈★ღ★✿,目前欧美电动汽车市场这种低需求的低谷期可能会从2024年持续到2027年◈★ღ★✿。
据悉◈★ღ★✿,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保护部(BMWK)在12月16日宣布结束电动汽车补贴计划◈★ღ★✿,将于12月17日停止接受新的电动车补贴项目申请◈★ღ★✿,而在12月17日之前接受的申请仍将被受理并批准◈★ღ★✿。
2023年11月末◈★ღ★✿,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(Carlos Tavares)直言2024年欧美两场关键选举之后凯发k8一触即发◈★ღ★✿,电动化速度或将放慢美国猪ZOOM◈★ღ★✿。
此外◈★ღ★✿,比起中国市场已经内卷进入油电同价时代◈★ღ★✿,欧美市场仍受限于没有本土的动力电池供应◈★ღ★✿,导致电动汽车整车成本居高不下K8凯发(中国)天生赢家·一触即发◈★ღ★✿,◈★ღ★✿。
比如大众汽车旗下电动车型ID.3在中国市场的起售价最低降至人民币11.99万元◈★ღ★✿。而在国外◈★ღ★✿,ID.3系列起售价为37350欧元◈★ღ★✿,将近30万元人民币◈★ღ★✿。
对于中日韩一众动力电池企业而言◈★ღ★✿,尚未建立起完备的本土产业链的欧美动力电池市场◈★ღ★✿,自然是一块香饽饽◈★ღ★✿。
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是◈★ღ★✿,无论是出于培养自己的本土企业的需要◈★ღ★✿,还是出于要建立起自己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基础凯发k8国际(中国)官方网站·一触即发◈★ღ★✿,当地政府绝不会任由一帮“外来者”拿走整个新能源产业的主动权◈★ღ★✿。
正如2015年中国推出的“动力电池白名单”◈★ღ★✿,美国的IRA法案与欧盟的电池法案也在2022年与2023年顺势而出◈★ღ★✿。
相对而言◈★ღ★✿,美国的IRA法案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为突出◈★ღ★✿。该法案规定◈★ღ★✿,在北美地区进行组装的电动汽车可获得联邦税收补贴◈★ღ★✿,但对汽车所使用的电池中的关键矿物凯发k8一触即发◈★ღ★✿、组件等来源有着严格的标准◈★ღ★✿。
自2023年开始◈★ღ★✿,电动汽车必须有50%以上的电池部件与材料在北美制造或组装◈★ღ★✿,才有资格获得每辆车3750美元的税收优惠美国猪ZOOM◈★ღ★✿。这一比例在2029年之后需达到100%◈★ღ★✿。另外3750美元的税收优惠则与电池关键矿物有关◈★ღ★✿。
从2023年开始◈★ღ★✿,电动汽车需有40%的电池关键矿物在北美或与美国签订贸易协定的国家开采或回收◈★ღ★✿。原材料本地化的的比例将以每年10%的速度增长◈★ღ★✿,到2027年达到80%◈★ღ★✿。
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指出◈★ღ★✿,2024年美国《通货膨胀削减法案》新细则实施后◈★ღ★✿,受补助的电动车辆主要搭载了三家韩国企业的电池◈★ღ★✿,因此◈★ღ★✿,在海外竞争中凯发在线平台◈★ღ★✿。◈★ღ★✿,韩国电池企业将会更有政策层面的优势◈★ღ★✿。
8月份◈★ღ★✿,欧盟正式通过了《新电池法》◈★ღ★✿,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要求◈★ღ★✿,包括要求电池企业从2023年开始对重要原材料进行供应链尽调◈★ღ★✿;2024年7月1日起公开碳足迹◈★ღ★✿;2027年超出碳足迹限值的电池禁入欧洲◈★ღ★✿,2030年起电池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回收材料◈★ღ★✿。
这就意味着◈★ღ★✿,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想要将产品出口欧洲市场◈★ღ★✿,将会将面临电池护照数据库建设◈★ღ★✿、护照管理系统维护及国际统一标准构建等挑战凯发k8一触即发◈★ღ★✿。
2023年1月◈★ღ★✿,全球电池联盟首次发布了电池护照概念验证成果◈★ღ★✿,并公布了三张电池护照原型◈★ღ★✿。这三张护照原型◈★ღ★✿,记录了奥迪和特斯拉车型上装载的三款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数据◈★ღ★✿,包括制造历史◈★ღ★✿、化学成分◈★ღ★✿、技术规格◈★ღ★✿、碳足迹等◈★ღ★✿。
除此之外◈★ღ★✿,产品出口运输过程距离过长等因素也会影响产品碳足迹◈★ღ★✿,也就意味着需要加快当地的本地化供应◈★ღ★✿。
因此业内人士分析◈★ღ★✿,欧盟的《新电池法》本质上是在引导动力电池和产业链企业在当地建厂◈★ღ★✿,帮助欧洲形成完整产业链◈★ღ★✿。
2023年上半年◈★ღ★✿,全球市场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04.3GWh◈★ღ★✿,中国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42.8GWh◈★ღ★✿。也就是说美国猪ZOOM◈★ღ★✿,目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三分之一的需求来自中国◈★ღ★✿,三分之二来自海外地区◈★ღ★✿。
根据SNE Research的数据◈★ღ★✿,今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装机量排名中◈★ღ★✿,前十位有6家中国企业◈★ღ★✿,3家韩国企业◈★ღ★✿,1家日本企业◈★ღ★✿。按全球市场装机量而言◈★ღ★✿,中韩日约为6:3:1的比例格局◈★ღ★✿,如果按海外市场装机量数据◈★ღ★✿,韩中日企业的市场份额则约为5:3:2凯发国际娱乐官网入口网址◈★ღ★✿,◈★ღ★✿。
截至2023年前11月◈★ღ★✿,全球登记的电动汽车(EV◈★ღ★✿、PHEV美国猪ZOOM◈★ღ★✿、HEV)电池装车量约为624.4GWh◈★ღ★✿,比2022年同期增长41.8%◈★ღ★✿。
从2023年前11月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企业来看◈★ღ★✿,仍然保持着前十位有6家中国企业◈★ღ★✿,3家韩国企业◈★ღ★✿,1家日本企业◈★ღ★✿。
其中六家中国电池企业市占率达到63.7%美国猪ZOOM◈★ღ★✿,环比小幅增加0.4个百分点◈★ღ★✿。值得注意的是◈★ღ★✿,前11月◈★ღ★✿,宁德时代在除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近两倍◈★ღ★✿。
根据Infolink数据◈★ღ★✿,2023年前三季度◈★ღ★✿,中国厂商储能电池出货占全球约90%左右份额◈★ღ★✿,前十大储能电池供货商中◈★ღ★✿,中国企业占8家◈★ღ★✿,其中前六名均为中国企业◈★ღ★✿。
比如在上游的正负极材料◈★ღ★✿、电解液◈★ღ★✿、隔膜等领域◈★ღ★✿,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都达到了80%以上◈★ღ★✿。而在锂矿资源上◈★ღ★✿,中国企业也掌握了全球70%以上的精炼能力◈★ღ★✿。
根据相关数据◈★ღ★✿,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.92万亿元◈★ღ★✿,同比增长2.9%◈★ღ★✿,占出口总值的58.6%◈★ღ★✿,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凯发k8一触即发◈★ღ★✿、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“新三样”产品合计出口1.06万亿元◈★ღ★✿,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凯发k8一触即发◈★ღ★✿,同比增长29.9%◈★ღ★✿,高于大盘增速美国猪ZOOM◈★ღ★✿。
尽管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◈★ღ★✿,欧美市场的电动化进程难以进入高速增长阶段◈★ღ★✿,但全球电动化的整体趋势目前来看不会改变◈★ღ★✿。
但当前的局势是◈★ღ★✿,国内内卷加剧◈★ღ★✿,海外市场暂时处于增长缓慢期◈★ღ★✿,出海也收益相对较少◈★ღ★✿。因此凯发k8一触即发◈★ღ★✿,对于没有实力放长线的公司k8凯发官网入口◈★ღ★✿,将会提前被卷出局◈★ღ★✿。
自2023年下半年起◈★ღ★✿,动力电池领域价格战就引起了行业关注◈★ღ★✿,而在本月中旬◈★ღ★✿,甚至有媒体报道称◈★ღ★✿,目前有头部动力电池厂商已经带头将磷酸铁锂电芯价格降至0.3元/Wh◈★ღ★✿。
这样的价格战带来的后果是恶性竞争◈★ღ★✿:低价拿项目的企业亏本赚吆喝◈★ღ★✿,而这种商业模式没有大量资金支撑难以为继◈★ღ★✿。
2023年2月9日◈★ღ★✿,珈伟新能发布公告称不再将锂电池生产作为未来发展方向◈★ღ★✿,公司相关的锂电池制造已经停产◈★ღ★✿,公司开发光伏电站及工商业储能项目所需的锂电池◈★ღ★✿,也将通过集中外采的方式进行◈★ღ★✿。
9月◈★ღ★✿,厚能股份发布公告称◈★ღ★✿,因锂电池生产规模小及设备陈旧原因◈★ღ★✿,导致生产成本较高◈★ღ★✿,不适应市场需求◈★ღ★✿,公司决定停止锂电池生产◈★ღ★✿。
11月底◈★ღ★✿,在国内装机量排名前15的捷威动力发布停工停产公告◈★ღ★✿,称受市场及上下游产业链等客观因素影响◈★ღ★✿,为保证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◈★ღ★✿,经管理层研究决定◈★ღ★✿,自2023年12月1日起天津捷威开始停工停产◈★ღ★✿。
毫无疑问◈★ღ★✿,动力电池即将迎来一轮大浪淘沙的过程◈★ღ★✿,而在这个过程中◈★ღ★✿,依然还会是大鱼吃小鱼◈★ღ★✿,快鱼吃慢鱼的逻辑◈★ღ★✿。